塗怡娟
夫婦兩人同為新聞記者,對於需要穩定性的家庭來說,較難事事周全,尤其在面對突發新聞時,孩子經常是「丟」給父母照顧,倆人直接投入工作以爭取時效,而這些工作上的滿足往往也是極短暫的,新聞處理完後即回歸平淡。
我們非常幸運,不但與公婆住在一起,就近接受老一輩的照顧,孩子也能擁有老人家全部的注意力,即使面對新聞工作零散、緊張、突然等特性,家庭生活作息仍然正常穩定,反應在孩子的教育上,也能以閑定輕鬆的態度,瞭解並讓孩子適性發展。
除非孩子有學習動機並提出要求,在小學階段,我們很少安排才藝班課程,因為他們「會」什麼目前並不重要,但對於增強信心勇於嘗試,卻經常設法鼓舞,因為採訪過程中,使我們深刻體驗到「用心」採訪,可展現豐富活潑的內容,進而力究及內涵,一個不用心的記者不僅予人呆板無能的印象,自己恐怕也無工作樂趣,與人生目標。因此,對於孩童的教育,我們只要求他們身心健康,一切順其自然就好。
而新聞工作者具有探索事務的權力,相對使其勤於搜集資料、比對、組合並以文字表現,加上地方必須兼顧較多採訪路線,使我們彼此交換意見及與孩子交談的過程中,已含有教育功能,目的在現實事務有其運作軌跡,不必害怕無知、威嚇,相信人的理性與自私態度,才有解析平衡的能力。
不過,爸媽都是新聞記者的家庭,孩子就寢時間均較晚,乘務任務沒有職位,凡事都太好奇等許多打破常規的問題,都需運用智慧於解決改善,而我們倆均自認為,仍在學習做好記者,仍在學習做父母,伴隨工作與孩子一起成長熟練,所以小過不斷,大過難免了。(作者是第七屆系友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