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1月20日 星期日

若想起咱的學會

曾家寧(21)

念過大傳系的人,一定知道有個大傳系學會吧!

簡單來說,大傳系學會就是有一群人為系上同學舉辦各項活動,有一個地方讓系上同學吃飯、哈拉跟開會。儘管大家都知道學會,卻不一定知道學會是怎麼來的,現在就讓筆者為大家介紹一下學會的歷史。

大傳系成立於民國六十年,隔年就成立了大傳系學會,第一任學會會長,是創系的系主任張思恆神父,至今在系圖仍可看到他的肖像,慈祥的看著我們。而學會的學生最高負責人,是為總幹事,第一任的總幹事事習賢德(1),目前已受聘為新聞組的專任副教授。

一直到了民國七十年,學會會長才由學生擔任,成為一個完全由學生自製的社團。第一位學會學生會長是香港僑生鄭則士(9),這個似曾相識的名字,乍看之下,還以為是黃飛鴻中的「豬肉榮」、重案組中的「壞警察」竟是系友,實在是榮幸之至,不過看了史料照片後,鄭則士比「豬肉榮」瘦太多,只是恰巧同名。同姓、生於同地罷了。

雖然大傳系一向是女孩子居多,但直到民國七十六年,才由蘭萱(15J)擔任第一屆大傳系女會長。由珍貴的照片中,我們不難發現,蘭萱聰明伶俐、可愛大方,一定是系上的風雲人物,當時另外還有一位在學會工作的符師專(15B),目前在系上廣電組任教。

民國七十八年,因為未選出學生會會長而宣告倒會,所以系上的學生事務,就由當時各班班代組成「班代表聯席會議」來處理。經過一年的慘澹經營後,出現了一位復興學會的人物,及陳勝鴻(18J),他的「將學會致之死地而後生」,可謂「勝鴻中興」,是學會史上值得一提的。

系上分組之後,各組所學越來越專業,應各組間課程不同的需要,於民國八十年成立了各組學會,使這項創舉誕生的是十九屆系學會長李怡霏,而第一任的新聞組、廣電組和廣告組學會會長分別是陳俊雄(19J)、劉彩樺(20B)和陳玉書(20A),為系組之間的協調和運作,提供一個具體的組織模式。

除了軟體的「人」之外,硬體的「會址」也是構成學會的要項之一,早期的學會是在現今系圖的一角,後來大約於第十五屆時,會址遷到文華樓,而不在大傳人吃喝拉撒的文友樓,因此學會的工作人員便利用文友樓106教士的一半來辦公,現在的106教室仍有分隔的痕跡。此後才又遷到廣軒(及廣告設計室,文友樓最邊陲的教室。

但去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,因為要擴建試聽綜合教室118,將學會會址拆除,而學會就因此過了大半年無家的日子,成為只是垃圾與擋路的代名詞。經過老師和有新同學的努力,新的會址在文友樓315教室,「居高臨下,有帝王之姿」,位於文友樓最居中的位置。雖然會只在三樓,無論如何都是一個新的,也是好的開始。

最後,學會經過這許多年的成長後,終於出現一本最高指導原則,即「學生會服務手冊」,由既是系友又是老師的許順成催生,集眾多同學努力之大成,不過,令筆者困惑的是為何手冊中學會史部分,不到一百字就打發了,而筆者卻要長篇大論呢?

(轉載自《大船》第5期,1994年) 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