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馨曼報導
張玉佩 用傳播理論教育她的兒女
第19屆畢業,現任教於國立交通大學傳播及科技學系,也在輔大新聞傳播系兼課的張玉佩,在2001年時產下一對龍鳳胎,姐姐叫 「元文」,弟弟叫「元中」。如今他們已經五歲多,也開始上幼稚園,在張玉佩學以致用的教育下,他們都相當乖巧聽話。
張玉佩回憶起懷孕的過程說 : 「其實原本我是生三胞胎的!」但因為她的身體狀況不允許,只留下較健康的兩個。張玉佩形容當時情形,「肚子三個月大時看起來像五個月,五個月大時看起來就像快生了。」
張玉佩由於身體虛弱的關係,懷孕七個月時就進醫院待了很長一段時間,在醫院靠著氧氣罩呼吸,靠著打安胎針維持兩個小生命。這也讓她在生產後,得了產後憂鬱症,難過了好一陣子。
很多小朋友在小時後會因為跟兄弟姊妹爭搶玩具而大打出手,但張玉佩的這對雙胞胎卻是懂得分享。她不會買兩個一模一樣的玩具給他們玩,只買一個要他們輪流玩。久而久之他們的感情便會在分享下變的更好。
從生活中的兩個例子,可看出張玉佩運用傳播理論來教育小朋友。第一就是她不准小朋友看電視。她告訴元文、元中說 : 「電視看多了會變笨!」因為從大學時代到博士班,張玉佩學了三回「電視暴力理論」,深知電視的影響力很大,因此不會輕易讓他們看電視。張玉佩說 : 「距離他們上次看電視的時間,應該是兩個月前吧。」
張玉佩說,還記得林靜伶老師教他們「語言學」時說過 : 「意義是可以定泊的。」於是她就把這句話印證在小孩的身上。元文在兩歲時因為愛吃糖而蛀了八顆牙,但是要帶兩歲的小孩去看牙醫是一件很困難的事。於是張玉佩就發揮傳播人的觀點,想出不一樣的對策,克服小孩看牙醫的恐懼。
首先在看牙醫之前,她買了一套完整的牙醫玩具,然後和元文玩起「醫生與病人」的遊戲。張玉佩充當牙醫,告訴元文說醫生會怎麼用她的牙齒。然後到了診所那天,一進去張玉佩馬上告訴元文說,這地方很溫暖,醫生人很好。在張玉佩這樣的意義定泊下,元文就不害怕了。所以在整個治療過程,兩歲的元文都沒有哭鬧,一直乖乖聽牙醫的話。
張玉佩認為,小孩就像純潔的白紙,如果在做任何事之前先溝通,製造情境,告訴小孩那個那個情境所代表的意義,小朋友都可以接受。「所以他們連打針的時候都不哭!」張玉佩驕傲地說。
元中到了三歲時就想學爸爸站著尿尿,但因為他人太矮,必須踮起腳尖才能上。一直到現在,因為已經養成習慣,所以就算現在夠高了,還是會踮起腳尖上廁所。張玉佩笑著說 : 「他上廁所的動作,常被他的阿姨取笑,因為實在太滑稽了!」
而元文有一次在上大號時,因為人很矮,腳碰不到地,她那時邊上邊玩她的腳指頭,後來「咚」一聲,整個「倒頭栽」掉到地上,還腫了一個大包,起來後哭得很厲害。張玉佩那時覺得好氣又好笑,從此下了一條命令說 : 「上廁所不能玩腳指頭」。
元中和元文最大的樂趣,是陪媽媽加班。張玉佩有時需要加班,但元中、元文沒人照顧,就會帶著他們一起到學校。但他們覺得到媽媽的辦公室很有趣,可以在那邊盡情地畫畫、拼圖、看書,像是在自己的小小世界裡遊戲。甚至張玉佩平常不加班時,他們還會央求說 : 「媽媽,今天可不可以去學校加班?」
因為元中、元文非常懂事,讓張玉佩非常享受當媽媽的樂趣。不同於現在的媽媽把孩子送到雙語幼稚園、才藝班等,張玉佩認為,孩子應該在快樂的環境下成長,不用給他們太多的壓力。「我唯一想讓他們學的才藝,大概是跆拳道吧!」因為元中、元文較為矮小,張玉佩希望他們能學跆拳道來保護自己。
牙齒。然後到了診所那天,一進去張玉佩馬上告訴元文說,這地方很溫暖,醫生人很好。在張玉佩這樣的意義定泊下,元文就不害怕了。所以在整個治療過程,兩歲的元文都沒有哭鬧,一直乖乖聽牙醫的話。
張玉佩認為,小孩就像純潔的白紙,如果在做任何事之前先溝通,製造情境,告訴小孩那個情境所代表的意義,小朋友都可以接受。「所以他們連打針的時候都不哭! 」張玉佩,驕傲地說。元中到了三歲時就想學爸爸站著尿尿,但因為他人太矮,必須踮起腳尖才能上。一直到現在,因為已經養成習慣,所以就算現
在夠高了,還是會踮起腳尖上廁所。張玉佩笑著說:「他上廁所的動作,常被他的阿姨取笑,因為實在太滑稽了! 」
而元文有一次在上大號時,因為人很矮,腳碰不到地,她那時邊上邊玩她的腳指頭,後來「咚」一聲,整個「倒頭栽」掉到地上,還腫了一個大包,起來後哭得很厲害。張玉佩那時覺得好氣叉好笑,從此下了一條命令說:「上廁所不能玩腳指頭」。元中和元文最大的樂趣,是陪媽媽加班。張玉佩有時需要加班,但元中、元文沒人照顧,就會帶著他們一起到學校。但他們覺得到媽媽的辦公室很有趣,可以在那邊盡情地畫畫、拼圖、看書, 像是在自己的小小世界裡遊戲。甚至張玉佩平常不加班時,他們還會央求說:「媽媽,今天可不可以去學校加班? 」
因為元中、元文非常懂事,讓張玉佩非常享受當媽媽的樂趣。不同於現在的媽媽把孩子送到雙語幼稚園、才藝班等,張玉佩認為,孩子應該在快樂的環境下成
長,不用給他們太多的壓力。「我唯一想讓他們學的才藝,大概是跆拳道吧! 」 因為元中、元文較為矮小,張玉佩希望他們能學跆拳道來保護自己。
莊開文在家庭與工作中取得平衡
TV B S 新聞主播、前華視當家主播莊開文,在2005 年時產下一對異卵雙胞胎,哥叫「Hanks」、弟弟叫「Ray」。他們現在十個月大,才剛剛學會爬行,但已經會開始調皮搗蛋。在莊開文心中,這對兄弟是她最疼愛的兩個寶貝。
因為是異卵雙胞胎的關係,所以兩兄弟的長相不盡相同。「哥哥長得超像爸爸,而弟弟比較像媽媽。」除了長相不一樣外,他們連喜歡吃的東西都有天壤之別,「哥哥喜歡吃牛肉泥,弟弟比較喜歡吃蔬菜粥。」她說。另外,兩兄弟的差別也反映在學習上。Hanks學會的第一個動作是拍手,而Ray則是爬行。但因為都是男生,讓他們有了唯一的相同點,就是都很調皮。
他們在學會爬行後,就開始對每樣東西都感到好奇。「因為他們正值『口腔期』階段,有時會把手伸進去嘴巴裡,挖到要吐。」莊開丈苦惱地說。但是她認為他們還小,所以不能夠罵他們,因此她選擇用跟平常不同的語氣「告訴」他們說:「這樣不行、這樣不可以! 」 雖然小朋友似懂非懂的樣子,可是她覺得他們感受得出來人臉上的表惰,所以當兄弟倆看到媽媽不高興的表情後,也不敢再調皮。
莊開文剛得知生雙胞胎時,她的心情是憂喜參半的。一方面很高興,因為她很喜歡小孩,但另一方面也感到惶恐,「因為從沒生過小孩, 第一次生就要生兩
個,難免有些緊張。」那時有生過雙胞胎的朋友以過來人的經驗告訴她,「生雙胞胎不只是兩倍的辛苦,而是更多倍的辛苦」。於是她就發揮新聞人的精神,去採訪親威朋友養育小孩的經驗,來作為自己的借鏡。
她現在帶小孩是愈帶愈有心得。從教育小孩的過程中慢慢體驗到,養小孩要「避免錯誤」。雖然大家總是說要在錯誤中學習成長,「但養小孩可不行!」因為她覺得每一次錯誤可能對小孩帶來很大的傷害。所以她認為帶小孩也必須三思而後行,才能讓小朋友快快樂樂地長大,有美好的童年。
莊開文因為身兼職業婦女與媽媽的角色,而老公叉忙於工作,所以他們只好請菲傭照顧小朋友。但只要莊開文一下班,她就會奔回家中陪兄弟倆。「所以我現在幾乎沒有什麼私人時間了。」她無奈地說。
還記得有一次弟弟重感冒,嚴重到得了肺炎要住院。她害怕弟弟的病情更加嚴重,所以每天到醫院照顧。但沒想到弟弟好了以後,哥哥跟著被傳染,也住進醫院。雖然那時已經照顧弟弟好幾天,但她並沒有喊累,反而還更無微不至地照顧哥哥。兄弟倆接力住院,讓莊開文照顧了他們一個星期,「我那時每天都只睡兩小時。」她感慨地說。
另一次,因為菲傭出去買東西,家中只剩她一個大人,兩兄弟突然同時大哭,讓她緊張到手忙腳亂,不知如何是好。幸好菲傭及時回來,才安撫了小朋友的情緒。她擔心同樣的事再度上演,於是便決定從那時候開始,「家中至少維持兩個大人在才可以。」
莊開文懷孕生產後重返工作崗
位,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在工作和家庭中取得平衡。畢竟當職業婦女不容易,除了要忙碌於工作外,也必須花心思在家庭和小孩上。另外,感性的她也希望小孩
能平安快樂地長大。「天下父母心J '這也是每個做父母的最大的願望吧!
摘自《大船》第14期,2006年7月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