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

戲說木棉

作者/楊淑貞(作者是第二十一屆廣電組學生)

輔大校園裡,木棉樹是最難的尖刀的。而使文友樓前六棵營養不良的木棉樹開花,已是一些大傳系學生共同的期望。

種植木棉樹是為了紀念大傳系創系二十周年。前年五月五日上午十時,二十周年植樹大典就在文友樓前展開,由前系主任皇甫河旺、系友代表習賢德、學會會長及第二十屆各組學生代表等六人,在挖好的土壤,植下由系友集體捐贈的木棉樹。

「教育就像植樹。」專任講師許順成談到當時系主任及系上老師的想法,所以在二十周年的活動中安排植樹的活動。選定木棉樹是因為「學校裡沒有木棉樹,而且橘紅的木棉樹和紅色的文友樓較為貼切。」二、三月時樹葉落盡,樹上開滿紅色的木棉花,感覺起來比較「熱鬧」,給人一種「英雄」的感受。


為什麼只種六棵?許X說,系友田振駿曾向他提議種二十棵代表二十年,由個人或各班認捐。但許X說當初只想種在文友樓前下場的草地,取代原來的零落的二、三棵矮樹,六棵是一個合理或吉祥的數目。種二十棵環繞文友樓設計經費有限,且砍掉原有高大的椰子樹,不但沒有「樹道」,且以後拍景深攝影作業也傷腦筋。再說,鼓勵各屆認捐,意義固然好,但萬一那一棵長不好,引起系友「惡性競爭」施肥或負起「樹在人在」責任,反而失算。

李怡菲(19新)但是負責採購木棉樹。她說:「真的是歷經波折,前一天晚上,樹才從彰化田尾運上來。」在選樹的時候,建國花市裡不時木棉樹苗太小,就是樹不夠,價格也從一千二百元到二千五百元。「樹買回來的時候是兩歲,現在已經四歲了。」

「第二年就應該開花的。」李怡菲失望的說。所以她去年任職會長期間,在大傳周發起「認養木棉樹」的活動。捐款人以十元、五十元和一百元等三種捐款,領取不同顏色的緞帶,寫上名字,綁在木棉樹上,以示認養。系主任李天鐸及一些系上的老師也參加認養活動。總共籌募到四千四百六十八元,全部作為專款專用的肥料基金。

但今年的文友樓前仍然不見木棉花,所以學會又在大傳周舉辦「木棉花施肥大典、散播營養散播愛」的活動,由各組代表替木棉施肥,葉永儀(21廣)說:「請教專家後,才發現施肥的方式不對。」下次施肥應該是先把泥土挖松後,把肥料混在土壤裏,養料才會被吸收。她說:「希望正確的施肥,明年能看到木棉花開。」

也許在羅斯福路、仁愛路上或其他地方看見木棉花盛開,但沒見過在屬於自己的文友樓前盛開。木棉花開因此成為大家期望。現任會長游家鴻(21電)在他競選前也曾開玩笑的說:「我的第一個政見,就是讓木棉樹開花。」上任後也許計畫完善的施肥措施,讓紅紅的木棉花出現在文友樓前。

請天主保佑,大傳系的會長不會因木棉樹下臺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