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1月25日 星期五

孫大偉 堅持拿人膽拍廣告


【輔大新聞網記者張可君報導】第十一屆思恆獎頒獎活動,11月23日於輔仁大學文友樓舉行。主辦單位為紀念張思恆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孫大偉,舉辦了孫大偉素質教室演講和系列特展,並頒發本屆思恆獎。

「孫大偉A片教室」準時上課,上課前教室內播放了孫大偉生前經典廣告作品,像是捷安特系列廣告、MTV「好屌」、周杰倫青少年發聲網,馬英九2000年國民黨形象廣告等,大家熟悉的廣告映像。

今年思恆獎活動,許多大傳系畢業校友返校參與,包括知名新聞媒體人李艷秋、世博中國館及台灣館的創意總監姚開陽,和知名傳播媒體人尹乃菁。本屆活動由尹乃菁主持思恆獎頒獎典禮。

2011年11月24日 星期四

皮克青春導演陳大璞 談電影創作

【輔大新聞網記者/劉佩希報導】大眾傳播系廣播電視組(影傳系前身)第16屆系友陳大璞,10月25日以首次執導的電影「皮克青春」回到學校,談電影創作的歷程。陳大璞說:「沒有為什麼,就是喜歡拍電影。」

「皮克青春」獲得2009年新聞局長片輔導金,並入圍新聞局優良劇本。這部電影主要是在說青少年的自我認同、選擇,以及中年人想抓住逝去的青春尾巴而奮力一博的故事。除了青春這個主題之外,父子關係的探討也是導演想帶給觀眾另一個思考的方向。

陳大璞表示,這部電影並不是他的自傳電影,但其中有他真實的感受,尤其是父子關係這一塊。因為父親生下他時已經46歲,和父親之間有年齡的差距,後在2005年他的小孩出生,他從兒子的角色轉變為父親。在生活中同時擁有兩種角色,讓他對父子關係的琢磨有更多的想法。他說,電影創作的主題不只有導演的故事,更多更重要的是,要透過電影和觀眾溝通。

舞龍又舞獅 傳播學院揭牌


【輔大新聞網記者/陳之昊報導 】這學期成立的教育學院和傳播學院十月二十八日舉行揭牌儀式,包括校長黎建球、樞機主教單國璽及許多校友到場參與。

活動首先由體育系同學帶來充滿喜氣的「龍獅獻瑞」舞龍舞獅表演,然後由校牧汪文麟主持祝聖祈福禮,帶領眾人吟唱《讚美之泉》,替二學院祈福。隨後由樞機主教單國璽及校長黎建球等人為二院進行揭牌,現場並為這期待已久的一刻響起熱烈掌聲。

揭牌儀式完成後,活動轉移至文友樓118演講廳,由體育系同學帶來充滿年輕活力的《青春年華》舞蹈表演開場,接著由二零零九年獲得海峽兩岸主持新人大賽第一名的馬叔安(新傳三),以及新傳系系學會會長衛暄昀(新傳二)以新聞播報的方式,逗趣的道出傳播學院的故事與歷史。

文友樓隨筆


■ 作者:關紹箕(輔大新傳系退休教授,曾任系主任六年)

0‧四合院

文友樓(Tonelli Hall,輔大新聞傳播系所在地)是由美國陶耐理先生暨勞工界人士籌募興建的一棟三層高的樓房,至今已有三十年的歷史了。孔子曾說:「君子以文會友,以友輔仁。」取名文友樓確有雅意。

文友樓紅磚白柱,風格雅致。正門前有杜鵑花叢及樹叢,有時鳥棲樹梢,鳴聲婉囀悅耳;右邊是文史哲三系的大本營「文華樓」,左邊則是新蓋的文開樓,它的後邊還有一棟較小的行政大樓「冠五樓」。在文友樓與文華樓之間,有兩排筆直的椰子樹,樹的高度遠遠超過頂樓;文友樓中庭樓梯兩側也各有三株,其中五株樹幹較細,它們搖曳生姿,洋溢一股南國風味。花苑中另有一座雕有聖母像的四方小亭,學生常在亭中躺臥寒暄。


由於文友樓的設計是一種有天井的四合院建築形式,因此比較適合辦活動而不適合上課。若有一班提早下課或有人大聲叫嚷、演奏樂器,喧鬧聲便會干擾到別的教室。當然,教室缺乏隔音設備也是一個原因。

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

學非所用:誰說我們只能走傳播

助教半路出家 陳守和奮力衝上雲霄

在機場看著穿著制服的機師走過面前,總覺得他們相當帥氣,也認為這是遙不可及的工作,並不是的可人可以接觸到的職業。但你能想像正在華航機艙駕駛的其中一位機師,竟是

「半路出家」的大傳系廣電組畢業校友陳守和嗎?

畢業之後,陳守和進入智森湯遜廣告公司服務,後來回到大傳系當了將近三年的器材室助教,為出國念電影碩士暖身。這段期間裡'系上的器材管理方式有了相當大的改變。他為器材上了條碼、並設置麥金塔電腦,替現在的媒體中心器材管理打下很好的基礎。

助教室的春天

若是問起大學四年裡,舉凡選課、申請獎學金、出借器材、甚至繳交作業這一類的事情會讓你直覺地想起些什麼,相信「助教」 一定包括在內。

話說大傳係創系之初,助教所扮演的腳色除了處理系上的行政事務外,也一人帶一個班,負起督導學生的責任。經歷最初的幾位來自哲學系、法文系的助教,大傳系第一代「土產」的助教,起自第一屆的陳豐美和張靚蓓。

聖母像之前世今生

作者/叢昌瑜

要請大傳系的人回憶在文友樓這個四合院裡的點點滴滴,那個從一樓到三樓都看得到的烏龜池,似乎永遠都抹不掉,真不知這幾隻烏龜給了系友和同學們什麼好處。反倒是水池的鄰居一聖母像,大家好像都沒有什麼印象。

根據調查,在十一屆以前烏龜 池旁邊是塊空地,根本沒有任何「週邊設備」。許順成( 9 )就說,有人還曾經在某一年的婦女節時,在這塊空地上用花瓣拼了些圖樣祝福女同學佳節快樂。

後來在趙振靖神父接系主任(第二任)時,不知是那位人士(相傳是瑪爾寇梁拉線的)送來了三隻鸚鵡,但沒送籠子,趙神父於是找錢為這三隻鸚鵡籌建棲身之所,也就是現在「聖母像」的所在地,只是四週多了鐵欄杆。如果是在現在,作者建議不妨去找崔媽媽租屋中心可能比募款更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