邱正寧(大傳系第15屆廣電組系友)
有一回,三個大傳系的同澩聚在一起聊天。恰巧,他們分別來自新聞、廣電和廣告三個組。話越講越起勁,講到了當初填志願的事,三位同學便開始比較,看誰把大傳系填得最高。
新聞組的那位同學,因為胸有成竹,便先開口:「我填在第一志願。」講完這句話,正等著接受喝采,想不到卻得到一片寂靜。這位同學以為他們兩個不相信,便發揮他的口才,決定要作一番說明:
「……..這並不是因為我的志氣太小,或分數太低,而是當我在作這個重大決定時,我考慮到了一件事,也就是求真求實精神的培養。進大學以前,讀書都是為了考試,書上說的道理,還沒來得及去查證,就得參加考試了。古人不是說嗎?盡信書不如無書,所以我深深覺得讀書方法錯誤,但是為了繼續升學,也沒奈何,只好把這個理想留到進大學之後,再來實現。
我聽說輔大的風氣是最自由開放的,而大傳系基於對大眾傳達真相的責任,應該更強調這種求真求實的精神,在這樣的環境裡,我不但可以排除以前錯誤的讀書方法,還可以磨鍊我堅持此一信念的能耐,將來出了社會,又可以在工作中發揚這種求真求實的精神,服務大眾。這豈不是一舉三得嗎?」
廣電、廣告的兩位同學在聽說這位老兄填在第一志願時,本就已經肅然起敬了,再經過這番雄辯後,心裡正七上八下,不知如何應付?雖然臉上擠出一些贊同的表情,心裡卻正急得走投無路。
廣電的這位,為了怕露出馬腳,只好冒險一試,吸了口氣,便說:「我填在第三志願。」新聞老兄還沒來得及笑出來,廣電老兄急忙就作了個手勢:「等一下,在形式上雖然只有第三志願,但是在實質上,我比你更有資格說我填在第一志願。」新聞老兄聽他這麼一說,只好把笑到一半的嘴角壓平,靜待他發表高論。
「有一天,我突然得到個靈感:當我們在欣賞影像藝術時,可以隨著對人物的認同,進入幻覺狀態,這種幻覺狀態的時空,可以將數月、數年,甚至一生的時空,壓縮在幾小時的戲劇裡,不但如此,往後一千年,這不就達成我的理想了嗎?我的肉體生命雖然仍受限制,但是精神生命,卻可以經由影像藝術的欣賞過程,得到延長。因此我決定進入大傳系,學習影像藝術,來完成我的理想,至於前兩個志願,都是填好看的,我的心意早已確立大傳系為第一志願。」
新聞老兄屏息聽完,覺得天花亂墜,但也只好口服心不服。這時,新聞、廣電兩位老兄瞪著廣告老弟,嚇得他手足無措,但是所謂狗急跳牆,人急生智,廣告老弟這下便佯作冷靜的說:「我填在第『N』個志願。」這時,廣電、新聞兩老兄差點沒站穩。「第『N』個志願也敢說啊?」廣告老弟笑了笑,緩緩的說:「雖然形式上是第『N』個志願,實質上….」新聞老兄搶詞道:「不必實質了,這招已經被用過了。」廣告老弟道:「別急,實質上全大傳系的同學都是第一志願進來的。」兩個觀眾吞了口水,心想:「這傢伙口氣還不小,一個人要蓋,已經不容易了,還把全大傳系扯進去,看他怎麼自圓其說。」
廣告老弟便說了:「人在出生以後,不想活,想自殺的不算,那怕快樂也好,痛苦也好,除了繼續活下去以外,有沒有別的選擇?「沒有」「所以,活下去就成為人唯一的選擇,唯一的志願,也就是第一志願。」兩位聽眾沒有回答。
「同樣的道理,在榜單上,當我們的名字出現在大傳系的標題下時,除非你不想念、想轉走,否則我們的命運都已註定,就是要在文友樓裡度過人生最寶貴的四年。因此,那怕挫折也好,成功也好,不斷的拿出生命的熱誠,奉獻給大傳,已經成為唯一的選擇,唯一的志願,也就是第一志願。差別只在於,來到人世間,是上帝替我們作的決定,而進入大傳系,卻是我們自己的抉擇。所以,不止是我,全大傳系的同學,都是以第一志願進入大傳系。」
此話一落,兩個聽眾久久不能自己,好一會兒,才迸出一句話:「好!好一個第一志願進入大傳。」
(本文轉載自1986年11月1日大傳系學會刊物「我們」第二期。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